佛山股票配资论坛
珠江潮涌,千年家风在此回荡;英雄故里,漱珠廉脉永续长流。
南宋状元张镇孙、民族英雄邓世昌、明兴制药创始人梁培基等历史人物“穿越”时空,亲自“讲述”其家风故事……
7月9日,由海珠区龙凤街道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的学术团队联合打造的全区首个家风廉洁文化教育阵地——“龙凤家风馆”正式揭牌启用。
岭南古韵融科技,历史人物“活”对话
步入这座400余平方米的家风馆,岭南水乡风情扑面而来。以“窗棂为界,时光为媒”的艺术手法,馆门处生动再现了“广州河南”的历史记忆画卷,百年广府光影在斑斓的满洲窗上流淌,无声诉说着“爱国传家”的坚韧传承。
序厅内,中山大学教授陈永正题的“龙凤家风馆”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武洹宇撰写的《龙凤烟火淬家魂》,将曾在龙凤这片热土上出生、奋斗的风云人物的家国情怀与赤诚丹心熔铸成篇,为观展者开启感悟家风的历史序章。
创新体验点燃全场,文化传承焕发新机。馆内最大亮点无疑是“AI+场景还原”技术——南宋状元张镇孙、民族英雄邓世昌、明兴制药创始人梁培基等历史人物“穿越”时空,亲自“讲述”其家风故事。这项技术兼具互动功能,观众可随时提问,AI历史人物结合其生平事迹与家训箴言予以“亲自”作答,让沉睡的历史瞬间鲜活生动起来。
“龙凤家风馆”还系统梳理了这片土地爱国爱民家风的深厚积淀,通过“传世家风”“红色家风”“时代新风”三大板块进行立体展陈。
“黄花岗之父”潘达微的革命足迹、“中国南丁格尔”张竹君创办广东最早女学堂的壮举、徐氏三姐妹冒死为黄花岗起义运送弹药的英勇事迹……这些曾为龙凤地区乃至国家民族作出卓越贡献的志士仁人,以其非凡担当撼动人心。
“麦氏三雄”悬壶济世、曹慧仪夫妇热心公益接生、温健公与陈复烈士的凛然正气,无不印证:龙凤不仅孕育于珠江之畔,更奔涌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血脉。
古今家训映初心,巷陌星光暖万家
“传世家风”展区呈现着源远流长的智慧结晶:从诸葛亮《诫子书》的谆谆教诲,到岭南大儒湛若水“修身正家”的箴言警句,跨越时空启迪后人。
其中,梁培基“不留砖瓦、后人自强”的清廉家风尤为瞩目。它不仅培育了如东江纵队战士梁雪仪、农村产院建造者梁碧儿等优秀的梁氏后人,更塑造了“明兴”企业的百年精神内核。“时代新风”展区则赋予传统典故鲜活内涵。观众可现场沉浸式体验手书传统文化名句,共同为“新时代家风长卷”添墨增彩。
龙凤邻里的身边榜样同样熠熠生辉:广彩传承人赵艺明一家创作《龙凤名贤颂》瓷碟,小凤饼传承人薛锐明父女校园授艺,九旬老者洪叔捐毕生积蓄设社区基金,党员龚瑞甜以志愿服务浸润街坊心田……“巷陌有故事、楼栋有榜样、家庭有传承”的温情图景在此生动铺展。
一馆多能聚民心,启航未来谱新篇
“AI对话让孩子乐在其中,历史变得生动有趣了!以后会常带孩子来感受我们龙凤的英雄气和文化根。”带娃参观的李女士赞不绝口。龙骧大街老街坊陈伯说道:“我们祖辈生活的地方留存着这么多良好家风,一定要让子孙都知道,传承下去!”
龙凤街道党工委书记郭德贵表示,家风馆将超越传统展陈功能,致力于打造为培育优良家风、开展文化服务、促进社群交流的综合性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国风新天地”。
值得一提的是,“龙凤家风馆”通过“微改造+文化赋能”的创新模式,成功将420余平方米的闲置公建配套设施“活化”为廉洁文化教育新高地,有力塑造了“一街一品”廉洁文化品牌,为好家风书写“百千万工程”的华彩篇章注入动力。
未来,场馆将由广州市海珠区青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进行常态化运营,计划推出“每月一主题”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设立“银童共读”专区倡导“羊城书香”阅读文化,联动企业学校共建廉洁文化基地,并打造集社情民意收集、纪检监察联络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传播优良家风家教。
珠水泱泱,家风绵长。这座融合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的文化新地标——龙凤家风馆,期待市民前来探寻故人足迹,体悟穿越时空的家风力量,汲取历久弥新的精神滋养。
南方+记者 吴雨伦佛山股票配资论坛
盈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